News Center
2025-07-02 08:57:42
终成国际
近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在30个左右城市开展先行试点,培育一批面向制造业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。
这一政策恰逢其时。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当下,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数据显示,22%的企业计划在2025年招聘人力资源及人才发展领域人才,推动人才战略与业务战略深度融合。
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已从设备与技术转向人才。当数字孪生工程师缺口达47万人,当某汽车工厂因缺乏相关人才导致产线调试周期延长60%,人才储备不足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落地的核心瓶颈。
人才缺口:智能制造转型“卡脖子”难题
当前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面临的人才挑战是多维度的。智能制造对人才的需求呈现“跨学科、高复合、快迭代”特征。
一方面,控制算法每季度更新的速度要求工程师具备持续创新能力,而仅12%的现有人员能自主优化算法;另一方面,像“人机交互安全官”、“数据炼金师”等新型岗位供不应求,市场供给不足30%。
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断层。全国仅38%的工科院校开设“智能制造工程”专业,且80%课程仍沿用传统机械电子框架。企业培养一名系统架构师需投入28万元,远超中小企业研发预算。
在工厂一线,智能化转型带来岗位结构变化。福耀集团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自动化、智能化改造后,产生了机器人训练师、人工智能工程师、智能化产线工程师等新职业。
政策赋能:构建智能制造人才新生态
面对人才挑战,国家政策与企业实践正在形成合力。四部门联合通知明确,通过3年左右努力,培育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,打造融合发展平台载体,发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模式。
智能工厂建设采取梯度培育体系,分为基础级、先进级、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。这种分级方法让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智能化程度“对号入座”,有针对性地补短板、强弱项。
在企业层面,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双管齐下成为主流策略。内部培养包括技能培训、设立内部晋升通道、搭建交流平台;外部引进则通过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实施人才引进计划,建立人才库。
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值得借鉴。该公司设立了1000万人才专项资金,用于人才引进、培养和激励,并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。
服务升维:从“岗找人”到“智配人”的AI革命
在智能制造人才生态中,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① 业务外包在助力智能制造企业效能跃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领先的人力资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智能制造BPO业务支持体系,在制造工段外包和仓储物流外包等服务中,涵盖人员招聘、培训上岗、现场管理、质量检测等全环节,以结果为导向确保客户需求得到满足。
② 校企协同成为破解人才困局的有效路径。通过专业、深度的产教融合,一方面为用人单位解决岗前培训,保障技术工人到岗即适配;另一方面为失业待业人员提供就业通路。
③ 人工智能技术也在重塑人力资源管理。AI系统可以辅助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,提供职业路径建议;通过实时数据分析,发现员工工作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;还能预测市场薪酬趋势,为企业制定合理薪酬策略提供依据。
解决方案:终成国际如何打造“人才供应链”?
面对2025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,终成国际基于多年行业经验,从四个维度破解企业人才困境:
● 精准需求分析:深入企业生产场景,结合智能工厂梯度等级评估,量化人才缺口与技能差距。为某汽车零部件企业识别出37个新型岗位需求,提前6个月完成人才储备。
● 校企协同培养:与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联合共建项目,打造集人才培养、产业孵化、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,培养在现代服务业、家政服务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秀技能型人才,实现技术岗位充分就业。
● 员工全生命周期培训:终成国际创新打造会员全职业生涯服务体系,从职场新人到资深专家,为会员提供职业规划、技能提升、权益保障等全周期支持,通过精准岗位匹配、终身学习平台和专属福利体系,让每一份付出都能获得成长回馈。
● 生态平台搭建:建立智能制造人才数据库和流动机制,促进高端人才在产业链内合理流动。终成国际智能化招聘平台已聚集超过数万名智能制造专业人才,年匹配效率提升40%。
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,智能制造的未来已来。那些率先布局人才战略、拥抱人力资源创新的制造企业,将在2025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中脱颖而出,领跑新制造时代。
字节跳动、阿里巴巴.中国海油等2000个企业通过终成与30000名职场人建立了可持续的客户关系。
将有专人为您提供建议、解决方案、专业答疑等